2025年01月11日

时评|梅西香港事件反思,追星不可沉迷

作者: 若望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4年02月09日 07:31 |
播放

这几天阿根廷球星梅西香港行成为了网上热搜以及人们热议的话题。从上月底开始,香港为了迎接美国俱乐部迈阿密国际以及梅西的到来,做了充分准备,大家都翘首以待球王的来临。

2月4日当天香港球场更是座无虚席,被粉红色的海洋包围,人们都想一睹梅西的风采。可是比赛结束后,大家却失望至极,梅西不仅一分钟都没上场,甚至连到球场与球迷的互动都没有,人们纷纷发出了嘘声,有位愤怒的球迷更是踢翻了展板上梅西的头像,有人还调侃到:“这是来听邓紫棋演唱会”、“邓紫棋的跑动都比梅西多”。

而李家超、霍启刚等等香港政界、商界的大佬更是纷纷发布公开谴责梅西的行动,希望他能给大家一个交待。因为根据协议,如果身体状况正常,梅西理应出场45分钟左右,但梅西方面却以受伤为由拒绝。而香港特区政府曾找到梅西,希望他能够和场边的观众进行一些互动,以消除影响,但也遭到了梅西的拒绝。因此人们纷纷表示,梅西的行为涉嫌诈骗。

当然此事受伤最重的还是梅西的球迷,根据我在球迷圈的了解,去现场的不仅有香港当地人,也有不少来自内地的球迷以及澳大利亚的粉丝。比如有位来自新疆克拉玛依的球迷就表示自己坐了10小时左右的飞机来到现场,可却失望而归。这些球迷不仅买了最低800多元的球票,酒店和机票更是花去了不少钱,有人就表示这趟旅程就花掉了一个月的收入。

更令梅粉受伤的是,他们不仅被爱豆给耍了,而还要遭到其他网友的冷嘲热讽,认为他们追星缺乏理性,太疯狂了。甚至有些极端网友觉得他们不爱国,喜欢外国明星。相信如果梅西在日本的比赛中出场,梅粉又将陷入更大的痛苦中。

梅西事件的教训十分深刻,足以令我们警醒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,都有自己所喜欢的偶像(这个跟拜偶像是两回事),大家通过欣赏他们的球技、演技或唱功身心得到了愉悦,为青春留下了珍贵记忆。因此对爱豆产生感情甚至付出很多是可以理解的,只是这份情感必须有个度,如果超过了就难免适得其反。

在明星与粉丝的关系中,其实是不对等的。虽然有些明星十分亲民,能够与粉丝互动,彼此建立良好的关系。但也有些明星则是高高在上,不可一世,对待粉丝缺乏应有的尊重。有位在娱乐圈的朋友就曾跟我说,某位女星就对粉丝的礼物不屑一顾,看到不满意就扔了。更为重要的是,我们对明星的欣赏也是娱乐工厂制造的幻象,明星的生活距离我们很远,不应成为大家生活的核心。

我们身边有许多值得珍惜的人,比如养育我们的父母,带领我们成长的恩师以及帮助过我们的挚友。他们才是我们真实生活的一部分,才是我们应该友好相处甚至感恩的对象。我们与其花大量时间沉迷追星,还不如多陪伴陪伴自己的亲友。

从人的情感看,为自己喜欢的明星付出,购买球赛、演唱会、影院的门票是无可厚非的,这样可以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,让青春记忆更为完美。只是我们追星也要量力而行,不要消费超过我们所能承受的范围。比如这次去看梅西比赛的球迷中,就有不少是平日省吃俭用,为了看爱豆一面的粉丝。而在去年某男团演唱会时,还有女粉丝拿着父亲的治病钱去买门票,而遭到了网友的批判。

我们喜欢明星可以,但要量力而行,如果为了他们而降低生活水平甚至陷入困顿,那是得不偿失的。毕竟双方出于两个阶级中,明星并不会因为你的牺牲、付出,而对你另眼相看。你换来的很有可能就像在梅西的香港行一样,得到了冷漠的对待。毕竟没有盲目的崇拜,也就没有伤害。

最为重要的是,梅西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不足,不管梅西出于何种原因没有上场,但他没有为此做出解释就是对广大粉丝的不尊重。梅粉一直崇拜的偶像,其光辉形象就此崩塌了。

毕竟人都是软弱的,人的应许都是会变的,因此不值得我们去追求、崇拜。我们需要敬拜的乃是创始成终的上帝,祂出于对我们的爱,道成肉身来到世上,通过救赎让我们获得永生。而且祂的应许从来不会落空,是真实可信的,这是历代圣徒的见证反复说明的。

我们不应盲目地追求世上的明星,他们其实和我们一样都是罪人,只是在某些领域出类拔萃,加上资本运作与炒作,才成为大家仰慕的明星。但他们并不值得我们敬拜,我们不该把应属于上帝的荣耀,加在他们身上。因为这种做法并不能让我们获得拯救,甚至可能给自己带来伤害。

曾经有位叫杨X娟的女粉丝疯狂追求刘德华,最终她不仅搞得倾家荡产,而且老父亲甚至因此自杀。她也因此遭到了全网的批判,谩骂。然而鲜为人知的是,杨X娟后来接触了福音,从追星的泥潭中醒悟,目前过上了正常生活。这个见证告诉我们,追星都是虚幻的,只有信主才是人生的归宿。
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